共青团福建师范大学委员会
我校学子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首捧“优胜杯”、创历史最好成绩
发布时间:2019-11-18 浏览次数: 560


117日至1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挑战杯”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竞赛,共有来自全国2000多所高校(含港澳高校)近300万大学生参赛。经过校赛、省赛的层层选拔,来自553所高校的1518件作品获得国赛参赛资格。经过全国初评和复审,来自204所高校的426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最终,我校荣获特等奖1(全国社科类仅10项,全省唯一)、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累进创新作品”铜奖1项,团体总分位居全国高校第22位,首捧“优胜杯”(全省唯一),创“挑战杯”参赛以来最佳成绩,实现“挑战杯”“创青春”赛事连续6届在国赛中夺金。同时,我校还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并成为下一届“挑战杯”国赛发起高校。

校党委书记李宝银和校长王长平于1114日下午看望慰问参赛师生,代表学校祝贺获奖师生。李宝银指出,获奖团队过关斩将,与各高校选手同台竞技、展开比拼,取得了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并首次荣获了“优胜杯”。他强调,成绩来之不易,各有关单位和广大教师要坚持“广覆盖、全过程、普受益、可持续”原则,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认真总结参赛经验,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释放更加澎湃的创新创业活力,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王长平表示,学校将不遗余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努力为师生们创造更为有利的参赛环境。他强调,广大师生要志向远大、格局宽广,在学科竞赛和综合竞争中勇立潮头,展示师大学子的青春风采;各单位要注重发挥“挑战杯”竞赛在科技创新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协同推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赛队员及指导教师名单

 

 

 

参赛学生

指导教师

国家特等奖

网络舆情“体制归因”演化机制及防控策略研究--基于503个教育网络舆情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王鹭、郑青青、史祺祯、陈清清、赖丽慧、林雅彬、林昊元

李天丽,董浩玉,詹红燕,徐殿秀,陈志勇

国家二等奖(大赛特设奖项“累进创新作品”铜奖)

《贫困退出背景下返贫脆弱性及长效遏制机制研究--基于宁德市的调查》(地理科学学院、物理与能源学院)

林月、范昕玥、吴仪、林雅芬、陈如斯、吴秋苗

祁新华、程煜、刘岩、黄菁、林媛

国家二等奖

《林农得“利”、政府得“绿”:   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的福建实践与全国推广》(经济学院)

曾紫芸、陈烨玲、程偲、张洁、邱李彬、章露兮、林婧元、黄宇

黎元生、颜隆忠、俞姗、王盛、王季潇

国家二等奖

《惠台政策视角下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路径研究--基于闽台两地的调查》(传播学院)

苏婷婷、毕伊方、刘锦滢、冯珍珍、苏子秦、张健欣

莫莉、黄宁、戴文远

国家三等奖

《个人网络求助失范现象的法律规制--基于社会调查与案例分析的思考》(法学院)

曹淑娴、廖晨旭、张卉、陈彬、寇晨雪

张莉、郑仁荣

国家三等奖

《反应环境可控的三电极原位X射线电解池》(物理与能源学院)

余卿

黄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