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福建师范大学委员会
【青广34期•专题】师大“宅”门内外
发布时间:2010-03-05 浏览次数: 260

师大“宅”门内外

一份关于师大“宅”现象的调查报告,带你出入师大“宅”门

 

调查显示:

35.38%的同学是大部分时间宅,偶尔出去活动;

73.33%的同学表明呆在宿舍主要是睡觉;

47.7%的同学觉得“宅”是因为大学城的生活太单调,找不到乐趣

40%的同学表明自己不爱运动

39.49%的同学认为“宅”对身体健康不利,容易造成心理压力

56.92%的同学选择偶尔想改变,会出去走走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有些同学选择淡出外界的“繁华”和“喧嚣”,在宿舍里构筑着属于他们的世界。他们便是“宅人”一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宅”流行了起来,像流行性感冒,像流行时尚,像借由光纤肆意蔓延的互联网。宅人们也纷纷以“爱己所好,随心所欲”、“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为豪。

然而,一间小小的宿舍真的可以装下一个年轻人的24小时吗?宅人真的可以宅出他们的精彩吗?为此,小编就师大的“宅”的普及程度和接受程度做了一次抽样调查。

 

近一半有宅人倾向

 

睡觉、上网、看书、聊天、做作业、看电影、玩游戏是大部分同学在宿舍的“必修课”。而有30.59%的同学是经常叫餐的。

“所谓的宅,在我看来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漫画书。双手不写书中字,专为电脑打游戏。怎能舍得其中意,于是就窝宿舍里。”公共管理学院的林同学和很多大学生一样,对“宅”可是深有感触。

同样,来自文学院的小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除了上课、吃饭、买必需品,我都会呆在宿舍,看看电视剧或者动画片或者电影,然后看书、写文案,能不出去就不出去。”

那到底有多少同学是真正的“宅一族”呢?

调查显示,有近一半同学有着宅人的倾向。其中35.38%的同学是大部分时间宅,偶尔出去活动,而有4.1%的同学则认为自己完全是宅人。与此相比,有25.64%的同学认为自己宅和外出时间差不多,另外,25.13%的同学认为自己一点都不宅。

仅呆在宿舍,同学又在忙什么呢?

调查中,有73.33%的同学表明呆在宿舍主要是睡觉, 62.05%的同学在上网和61.54%的同学在看书,此外,聊天、做作业、看电影和玩游戏也是部分同学在宿舍的“必修课”,与此同时,有30.59%的同学是经常叫餐的。

 

周围环境造就“宅人”

 

“很多人‘宅’得迫不得已,只是把‘宅’作为最好的消遣方式,毕竟‘宅’着又省力又能填充空白。”

小慕同学认为会出现这么多比较“宅”的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懒,“而且网络那么方便,要运动的话可以订本书自己学瑜伽,要买东西上淘宝,还有就是大部分学习以外的工作都必须在电脑上完成,所以也挺无奈的,我也想出去玩。”

同时,小慕还提到自己的朋友圈大部分都是几乎全天挂网上的,所以自己也没法出门了,因为在大学城朋友不多,除了泡图书馆就是“宅”。

本次调查也显示,有47.7%的同学觉得“宅”是因为大学城的生活太单调,找不到乐趣,也有42.05%的同学认为自己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此外,还有33.85%的同学则是因为沉迷于网络,有25.64%表明学习压力大,面对很多考试,25.13%则认为是网购和叫餐的便利。

在宿舍门后,送外卖订餐小广告比比皆是,有的还提供日用品、小零食等服务,而且很多服务都可以送货上楼。“叫餐这么方便,又不用去挤食堂呢,这样‘宅’着多舒坦”协和学院陈同学说道。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40%的同学表明自己不爱运动,还有14.87%的同学则认为不喜欢集体活动,以及10.25%的同学上网时间超过休息时间。

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的洪荒老师也指出“宅”大多数和性格、游戏、以及对外界生活的不屑等等有关。外国语学院老师则认为,宅男宅女多半难以在室外选择到感兴趣做的事。“很多人‘宅’得迫不得已,只是把‘宅’作为最好的消遣方式,毕竟‘宅’着又省力又能填充空白。”她结合自己的大学生活,谈到“宅”与周围环境也密切相关。

 

长期“宅” 容易造成心理封闭

 

“不能一棒子打死‘宅’现象,人需要适当的、真实的心灵空间,但过于封闭、与世隔绝不可提倡。”

“宅”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现象,引起大家的不少争议。

文学院的小慕觉得“宅”没什么不好,不过,容易养成自闭,会越来越懒,越来越没动力。“但是我个人趋向避世和隐居,我挺享受‘宅’的生活的,不用去理会太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对修身养性挺好的。”小慕同学觉得出去玩与自己关在小黑屋里玩没什么太大区别,只是地点不同,对象不同,反而她觉得“宅”人的世界其实更广。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同学抱着和小慕一样的观点,有39.49%的同学认为“宅”对身体健康不利,容易造成心理压力,有25.64%的同学觉得会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脱离群体,但也有32.82%的同学觉得“宅”是一种新文化,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15.9%的同学认为“宅”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读书。

当问及“宅”是否会影响读书时,小慕则很坚定地认为不会有影响。

调查也显示,只有9.74%的同学认为“宅”对学习影响很大,还有30.36%的同学认为有一点影响,和30.26%的同学觉得没有影响,有些人“宅”是为了读书。

“‘宅’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读书,在宿舍可以省去很多来回途中浪费的时间,这样就可以更集中注意力来看书了。”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刘同学和记者说道。

我校古代汉语研究生导师陈鸿老师指出:“不能一棒子打死‘宅’现象,人需要适当的、真实的心灵空间,但过于封闭、与世隔绝不可提倡。”“‘宅’的确可解释为性格的行为表现,”洪荒老师也根据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验,提醒宅男宅女,“可是长期‘宅’在宿舍,不但会缺乏锻炼,也将形成一定的交流障碍,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大学生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宅人”转型 势在必行

 

外面的生活很迷人,外面的生活让人渴望探索,生活可以像讲故事一样有趣。毕业时你才会发现什么对你有用。

“如果再没有男朋友我就要改变了,毕业了嫁不出去怎么办啊,我的看法是宅女很多都是剩女。”当问及是否想要改变“宅”的生活的时候,小慕幽默的说道。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6.92%的同学选择偶尔想改变,会出去走走,还有30.77%的同学想改变,觉得宅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只有10.77%的同学认为不会改变,觉得“宅”挺好的。

被认为思维活、爱好广的大学生中诞生了“宅”一族,引起不少人的质疑和深思,大学生中的“宅”一族是否要改变现状,也是众说纷纭。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并不是完全“宅”,偶尔会出去透气。由此可见,对于“宅”,我们不必要过多担心,也不能忽视。

那么在“宅”风下,大学生的积极进取心态应如何保持呢?面对这样的担心,外国语学院老师建议,应该让同学明白每个学科领域的精彩、新奇部分何在,同学也可以参加有趣的社团活动来充实生活。她还说:“外面的生活很迷人,外面的生活让人渴望探索,生活可以像讲故事一样有趣。毕业时你才会发现什么对你有用。”

洪荒老师还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忠告:“作为大学生,既要参加运动、锻炼身体,也应有必要的社交活动,这些将给今后的工作积累相当的经验。”

 

资料:“宅”为何物?

 

“宅”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日本,是用来形容一群对ACG (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的迷恋超出一般人特殊群体。他们除了对ACG的迷恋以外,在其他方面与一般的日本民众没有太大差别,但是随着近年来日本文化不断地发展,以及中国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宅”这一日本特有现象逐渐来到中国。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宅”,中国式的“宅”是指沉迷于自己的兴趣,不问时事、不与他人来往,而大学生的宅是指学生除上课外很少出门,正餐不定时,多窝在宿舍,上网、购物、看电视(包括电影、电视剧、动漫等)、玩游戏,消磨时间。正餐不定时,他们吃泡面、叫外卖、请同学带饭,自封为“啊宅”、“啊寝”。

 

众说纷纭

 

左边是“宅”,右边是“不宅”,你站哪边?还是调皮的摆个鬼脸,“两边都不是”?没关系,在师大,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让我们听听师大人对“宅”的小见解吧!

J      挺好,减少交通污染。             ——海外教育学院大二女生

J      宅的不是无聊,是寂寞。           ——美院大一张孟利

J      有时间没地方去,有地方没时间去。 ——协和学院大一女生

J      空虚寂寞,虚度光阴,浪费青春,生活没目标,没理想,没抱负。

                                 ——数计院大一女生

J      在繁华尘世中,宅又何曾不是一种生活方式,沏壶茶,饮风霜,笑看宅式人生。                    ——生科院大一夏殇

J      我认为应一分为二的看:若为读书宅,可以;若为心理健康的阳光宅男(女),可以;若10为沉迷电脑而宅,则不赞同。

——社历院大一男生

J      说到底,“宅”这种现象也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啊。

——文学院“出水芙蓉”

J      宅,会导致因缺少与其他人沟通而自我封闭,走出去,世界很美好。                                      

——文学院大一男生

J      人有时候变宅,只是因为需要静心,外面的世界太喧闹了。

——地科院炳哥

 

青年通讯社 记者/郑涵彬陈慧敏 陈锦华 程小�z 卢义杰

方春妮 赖彩兰 谢亚红 杨丽凤

资料整理/廖伟萍陈慧敏 杨雪

《青年广场》34  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