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简报第24期 |
发布时间:2017-08-24 | 浏览次数: 153 |
编者按:为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寻找中华之魂,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实践队于7月29日和8月6日在泉州集合,踏上海丝之路的征程,开始了实践之旅。通过寻访开元寺、天后宫、市舶司遗址、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东湖公园,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加深了对泉州发展海丝战略的了解,也看到了泉州发展海丝战略的前景。
“寻海丝之迹,铸中华之魂”
——记旅游学院 泉州实践队暑期实践活动
2017年7月29日早上8点,泉州实践队的队员们集合完毕,开始了实践之旅。泉州实践队第一站——开元寺。首先去游览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感受开元寺的气派景象。接着参观开元寺的主要景观东西塔,听“东塔神西塔鬼”的故事,感悟要真才实学,切勿盲目模仿。最后还去参观了弘一法师纪念馆和佛教博物馆。在开元寺与游客们交流,感受到游客的虔诚。
下午,泉州实践队来到第二个实践点——天后宫。海丝人在踏上海丝征程之前总要先到天后宫祭拜妈祖娘娘,以祈求平安,顺利。这是海丝人的信仰,亦是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当天天气炎热,但妈祖庙仍然香客如流,可见妈祖娘娘的影响力。天后宫对面的——德济门遗址也是我们这次实践的地点之一,史称‘泉南番坊’,宋元时船舶来货和外销产品大多通过德济门进出泉州城。然而由于遗址处处于施工重修状态,我们无法仔细查看,但我们仍可看到大致的城墙基址和那遗留的铁炮。脑海里想象经过此城门的络绎不绝的各国商人以及古人英勇无畏抗争的画面,感受海丝人坚强不屈,保家卫国的品格。
2017年8月6日,泉州实践队的队员们再次在泉州这个古老的海丝城市集合,并前往下一个实践地点——市舶司遗址。在景点管理人员的带领和解说下,透过泛黄的老照片,我们重拾了从唐至明的海丝记忆,其中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讲解的老阿伯指着照片上的桥梁对我们讲到“这里原本有座桥,明清时期市舶司搬到了福州,这边没落了,桥也就拆了,”也就是我们进来时的那条水沟,由于这边建了民宅,河流被改造成了水沟。很庆幸现在还有市舶司遗址令我们有了解历史的依托,也很难过由于现代化的变迁,市舶司遗址岌岌可危,幸好泉州海丝战略的提出,让大众更多地去关注、保护海丝之迹。
参观完市舶司遗址,我们来到了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步入海交民俗文化陈列馆,进去泉州伊斯兰文化馆,放眼望去是琳琅满目的墓碑,石刻,古帆船模型等见证古阿拉伯人,波斯人在泉州的点滴的反映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民俗文化器物,仿佛置身于一个个鲜活的生产生活场景,令我们体会到了海丝氛围。之后,实践队顺道来到——泉州东湖公园。其址系原泉州十大胜景之“星湖荷香”的遗址,实践队来此感受到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且独具一格,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海滨邹鲁”之殊荣,已成为泉州市区内一块不可多得的市民喜爱的绿洲。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游客及当地居民对泉州海丝战略的看法,这也为我们这次的实践成功奠定了基础,助力我们达到实践目标。
通过此次实践,大大加深了我们对泉州发展海丝战略的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景区标识牌不足,古迹过度整改等问题急需解决,也看到了泉州发展海丝战略的前景。此次团队出行,我们感受到了集体使命感,认识到了团队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也从实践中收获了更为坚固的友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今后在团队合作中努力克服避免。另外,此次实践活动也使我们更加懂得实践的重要意义,唯有投身于实践中才能使思想得到升华,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生活。
团委微信 | 团委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