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滴水穿石:大山深处的乡村振兴乐章
发布时间:2020-09-03 浏览次数: 637


8月14日-15日,为探索红色旅游路线开发合作,切实服务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学院“红传航道”社会实践队联动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村两委考察学习团,入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追寻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的工作足迹,探访“五个振兴”如何助力下党乡脱贫致富。

从宁德市蕉城区出发,行车近三小时,实践队于14日晚8时来到了背山面水的下党乡。夜色降临,修竹溪边灯火辉煌,骤然映入眼帘的村落风貌让一路奔波的实践队成员士气大振。如今的美丽下党曾是福建省唯一的“五无”特困乡,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这里,曾先后三次进乡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并在下党乡实现脱贫之际给乡亲们回信,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一进下党:翻箱倒柜解决实际困难

15日上午9时许,实践队与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村两委考察学习团在下党村主任王明尧的带领下重走党群连心路,并参观“难忘下党”主题展馆,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披荆斩棘第到访下党乡的故事: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一进下党,头戴草帽,手持竹竿,从文昌阁边上曲折的石径上走下来,沿途老百姓挑着草药茶、绿豆汤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在现场办公会上,习近平首先听取时任乡党委书记杨奕周的工作汇报,决定率先解决乡公路、水电照明和办公场所三大问题。连心路自此党和人民的心更紧密地连了起来,下党乡也以更紧凑的步伐迈上了特色脱贫道路。

二进下党:抗洪救灾彰显下党生命力

在“难忘下党”主题展馆,实践队仔细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二进下党的相关记述及图片展示,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徒步进乡慰问灾民的故事时,实践队员无不心生敬佩,更加深入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情为民所系的公仆情怀。放眼今日下党,崭新的柏油路取代了三十年前被洪水损坏的土路,规划合理的村落民居取代了杂乱分散的低矮土屋。下党人民扎根绿水青山,坚持生态底色和奋斗精神,书写着下党发展新篇章。


三进下党:助力发展坚持“马上就办”

1996年8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带领交通、财政、扶贫等部门负责人,第三次来到下党,听取下党乡的工作汇报,并协调有关部门给予发展资金100多万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为民办实事摆在首位,坚持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下党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滴水穿石般的实践走出一条脱贫致富道路。

上午11时许,实践队来到了下党乡文化馆,就乡村振兴问题与下党乡乡长吴德进行座谈交流。吴乡长重点介绍了覆盖全乡所有茶农合茶园的滴水缘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创新运营模式让实践队眼前一亮,通过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监督巡查、统一采购回收、统一加工销售,让农户、村集体和市场主体多方受益、持续高质量发展。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振兴下党乡离不开驻村干部的踏实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当地群众的艰苦奋斗。座谈交流过程中,寿宁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雷春雄也来到下党乡调研考察,他亲切勉励实践队员学好专业知识,讲好中国故事,为发扬红色文化、筑牢思想之基贡献青年力量。


下党乡以深化“下乡的味道”定制茶园为主要抓手和资源依托,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十年来,下党乡开辟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走在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上,下党乡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坚定不移、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的深刻笔触,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乐章。


红色基因一脉相承,脱贫振兴殊途同归。结合前期走访军营村的经历,实践队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两入军营村和三进下党乡的故事及两个村庄脱贫振兴的历程,实践队员切身领会红色文化的魅力,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为民谋福、平易近人、高瞻远瞩的人格魅力,巩固了《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等系列采访实录的学习成果。

践行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初心使命,实践队员与军营村、下党乡两村红色教育基地深入互动合作,着力探索规划富有八闽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为红色乡村振兴开辟新方向、培养新动能,以实际行动传播红色文化、服务乡村振兴,将理论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