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栏目
【工作案例】沈阳军区某装甲旅加强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10-11-19 浏览次数: 367

火热的军营 火红的团旗   

沈阳军区某装甲旅加强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纪实  

蒙古族新战士巴特尔刚入伍几天就蔫了,怀着一腔热血当兵的他,尽管表现很突出,可总是融入不了这个群体。原因很简单--汉语说得不利索,斗大的汉字认识不到一箩筐。

与巴特尔一同入伍的另外25名蒙古族战士,和他一样陷入了困境。巴特尔所在的沈阳军区某装甲旅团委及时向他们伸出了温暖之手,组织连队理论骨干与他们结对帮学。一边教汉字、一边教理论,不到两年时间,这些战士不仅掌握了常用汉字,还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巴特尔退伍后,利用在部队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向牧民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成为小有名气的理论宣传员。

这只是沈阳军区沈阳军区某装甲旅加强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活动的一个缩影。金秋十月,硕果满枝。记者走进这座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优秀青年学习组织”、“全军十大红旗团委标兵”的火热军营,采访实录了不少鲜活事例。

 坦克四连团员张国平一提起“共青团理论业校”,就满怀感激:“是它改变了我的人生!”

张国平的话毫不夸张。他刚入伍时,因为训练怕苦怕累,就整天泡病号“压床板”。“混两年日子就打背包回家。”可第一次参加旅团委开办的“共青团理论业校”后,他就彻底改变了这原有的想法。

那天的主题是“‘辛酸老兵’的经历说明了什么?”团支部书记讲述一名老兵因为不爱学习、逃避训练,最终一无所获的经历,深深地撞击着张国平的心灵。

打那时起,张国平就迷上了“共青团理论业校”,每次业校组织学习,他都积极参加,没缺过一堂课,很快成为旅里响当当的“理论学习之星”和“训练尖兵”,两次荣立三等功,被破格提干。

这所红红火火的业余理论学校,旅团委已经连续开办了23年。作为团员青年学习创新理论的辅助课堂,他们坚持党的理论每向前发展一步,就组织团员青年跟进学习一步。

2008 年,旅党委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可同时容纳270多人,集光、电、声、像、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共青团理论业校”新教室;给每个 基层单位配发了集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摄像机、投影仪、扫描仪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箱”,为团员青年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仅5年时间,就培养出312名基 层优秀理论骨干,他们成为部队学习实践创新理论的宣传员和示范员。

像这样持续抓好团员青年的学习,促进团员青年健康成长、成才建功,是该旅党委加强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旅政委张连军向记者介绍说:“旅党委始终把团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茬一茬交好抓团建的‘接力棒’,不断推动共青团建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不让一个青年掉队”

“队伍再强再大,可有一个后进的,就会影响整体发展。我们开展学习活动的目标就是不让一个青年掉队。”旅团委书记于连双对记者说。

党的创新理论博大精深,团员青年的理论基础参差不齐。旅团委感到,仅靠上大课、搞辅导,很难让团员青年学通弄懂。对此,他们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办法。

他们坚持通过开展讨论辨析和互帮互助活动牵引学习、深化理解,做到问题大家摆、道理大家评、是非大家辨,引导团员青年在讨论交流中深化思想认识,在辩证分析中认清事物本质,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发展进步。

团员李会东就是这些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刚入伍时,极有个性的李会东把耍酷当做“有血性”,干部劝,战友说,他根本不屑一顾。

李会东现象引起了旅团委的重视,他们感到,“80后”、“90后”青年追求个性,但个性绝对不是血性。因此,旅团委专门开展了一场以“什么才是真血性”为主题的讨论辨析会。

“对于革命军人来说,血性的精髓就是对党的领导坚信不疑,对工作任务坚决完成,对敌人坚决打击。”“军人的血性绝不单纯表现为所谓的‘个性’,还应具备许三多那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观众席上的李会东如坐针毡,同时也豁然开朗。此后,李会东接连6次参加类似的辨析会。拨云见日,他终于找到了拼搏的方向。

2007 年盛夏,李会东参加集团军侦察专业大比武,就在他攀越5米高的网墙时,枪管意外刮网,枪背带断了。只见他用嘴叼起枪背带向前冲去,舌头被磨得鲜血直流,嘴 里塞满了沙子,但他一直冲到终点,6颗牙齿松动,口腔内壁多处破损。那次比武,李会东夺得第三名,荣立了二等功。

 

锻造团员青年履行使命的素质本领

青年官兵肩负着建设部队、履行使命的历史重任。抓好青年官兵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履行使命的素质本领。这些年,该旅党委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引导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强素质、练打赢,不断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素质能力,使每名团员青年成为生力军。

该旅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青春﹒使命﹒打赢”、“心系团旗砺精兵,火红青春献打赢”等主题活动,不断激励团员青年牢记使命职责、拼搏进取奋斗。

针 对一些“80后”、“90后”战士存在“当和平兵”思想,练兵备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他们组织团员青年反复进行“军队职能是什么”、“参军人伍怎么干”学 习讨论,组织重温入团誓词,号召团员青年把团徽戴起来、团歌唱起来、团旗打起来,向党员发倡议、挑应战,激发了团员青年履使命、尽职责的责任感。“武艺练 不精,不算合格兵”,成为团员青年最响亮的一句口号。每到课余时间,训练场、器械房、修理间处处是团员青年自我加压、刻苦训练的火热场面。

团员刘春雨是坦克二炮手。新兵下连不久,旅党委在全旅开展评选“共青团号战车战炮”活动,超负荷的训练让刘春雨吃不消,背地里常哭鼻子,索性撂挑子不干了。

连队团支部委员们轮番上阵,春风化雨。刘春雨重新振作精神,每天完成正常训练内容后,还反复揣摩装填炮弹的动作要领。

功夫不负苦心人,入伍9个月后,旅里组织专业技术比武,刘春雨以每分钟装填24发炮弹的成绩夺得第一名;入伍19个月后,刘春雨参加军区专业技术大比武,以每分钟装填28发炮弹的成绩,打破军区纪录,荣立二等功。

据 了解,5年来,有76名团员青年登上光荣榜,140台(次)车、30门(次)炮获得“共青团号战车(炮)”荣誉,有1300多名团员青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优 等个人,在上级比武竞赛中夺得冠军和奖牌150余个、打破训练纪录20多项,215名团员青年被旅以上单位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23人(次)获得全军 士官优秀人才奖。

 

心灵处处系上“爱心结”

“六一”儿童节,一个属于孩子的节日,可是这天,该旅高炮营却张灯结彩,官兵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孩子们要来过节了!”一大早,高炮营官兵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阜新市聋哑学校的学生们。

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战士们和孩子们一起欢快地玩起了游戏。虽然没有语言,可他们用娴熟的手语和孩子们沟通,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他们也开心地笑了。

该旅高炮营团总支已经与聋哑学校共建了8年,每年他们都组织团员青年给学校赠送学习用品,维修教学用具。为了和孩子们沟通无障碍,为孩子赢得尊严,战士们都学会了简单的手语。

这 些年,团员青年自发资助失学儿童123名,累计捐资13万元;汶川、玉树发生地震和西南部分省区遭受旱灾后,团员青年踊跃捐款36万多元,捐献“爱心包 裹”1000多个。近5年来,先后有45名团员青年被驻地团委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22人被集团军以上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此 外,该旅团委坚持把增强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作为青年官兵成长成才的智力支撑。鼓励团员青年参加函授学习、自学考试,打牢文化基础;借助地方师资力量, 开办了音乐、写作、绘画、通信工程、网络技术等多个培训班。几年来,500多名团员青年实现学历升级,3000多人获得各类专业技术等级,有2100余名 团员青年立功受奖,119人被保送入学或考入军校。

(来源:中国共青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