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栏目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简报(第七期)
发布时间:2009-08-01 浏览次数: 48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

简    报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7期 2009年7月13日 

编者按: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八一村之行,挥洒青春的热情,播撒希望的种子,点燃理想的火炬。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建设新农村的号角已经在新时代的晨曦中吹响,经济学院的有为青年也必将抱定这一理想,争当海西建设大潮的弄潮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前进吧,勇敢的海燕们!

经济学院在永安小陶镇八一村开展社会实践调查

7月11日,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永安小陶镇八一村进行社会调查实践。队员们走访了该村的困难户,了解困难户的生活状况,并发挥纽带作用,向当地政府传递他们的心声;成立农村土地利用模式调研小分队,深入实地进行考察,了解农村现有土地利用模式,认识在党的政策推动下,海西新农村的建设成果。

走访困难户,心系祖国情

当天,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到达实践地小陶镇八一村走访八一村的部分贫困户。参与走访的还有带队老师及永安台记者。在同老人和一些贫困村民的交流中,小分队成员了解到他们的困难虽然存在,但是党和政府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小分队成员还就他们的生活情况及他们眼中的八一村经济同他们进行深入交流,详细阐述当前海西新农村政策和医疗保险制度,建议他们可以向相关部门寻求具体帮助。当地困难群众感谢小分队成员对他们的帮助,希望将他们的声音传达给政府,感谢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临别之际,小分队成员送上慰问品,祝福困难群众的生活能越过越好。

 小分队成员还利用走访过程作的相关笔记,结合相关的信息,拟定了一份关于如何扶助困难户的提议,将把它送呈给小陶镇政府,希望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困难户情况,以便改善这些困难户的生活。

土地利用多元化,农村产业节节高

八一村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土地利用模式多样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充分了解农村现有土地利用模式及农民对海西新农村政策的了解程度与态度,农村土地利用模式调研小分队于7月11日在八一村进行了土地调研。

调研活动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语言交流为辅助,深入了解当地农民的土地流转情况及其最终利用模式。八一村目前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避免生产过剩等特点,同时努力发展相应工业的新农村建设面貌。在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深切体会到了农民对海西政策的支持态度和对党的信心,通过对八一村现有土地利用模式的调研,确切地使本小组成员深刻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对党的政策及新农村建设成果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走进梅列区实地调研

7月12日,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梅列区的乡村和企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实地调研参观。

 首先实践队一行在洋溪乡乡党委邓副书记及经济学院团委书记颜隆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梅列区洋溪乡孝坑村——一个基本上靠山吃山的“空壳村”,总人口才一千多人,以种毛竹、柑橘等为主要收入来源。实践队成员向孝坑村村委书记了解情况,得知党的惠民政策对村里发展起了关键作用。正因为有政策、财政支持,才使得孝坑村不断改善硬件设施:修水泥路,开办乡里第一所符合标准的卫生所。

实践队调研小分队也根据村里实情,开展“农村土地利用模式”问卷调查,在当地村民的热情配合下,调研小分队顺利完成任务。

 下午,实践队由梅列区领导带领参观了梅列区区属企业:健盛食品,普诺维有限公司,三菲铝业,并参观了上河城、梅列区改革开放成就展。通过系列活动,实践队成员们看到梅列区是一个“奋斗就有希望”的城区;更是了解到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扶助与关怀。

通过实地调研参观活动,实践队成员们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社情的了解,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在课题研究中加深对农村现状的认识,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打牢基础。(经济学院团委)

责任编辑: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

发放范围:团省委办公室、学校部、组织部、宣传部,省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宣传部;各学院

电子邮箱:twfjs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