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栏目
【工作案例】建设“手机团校” 打造团组织利用信息化手段工作的新方式
发布时间:2011-11-22 浏览次数: 171

建设“手机团校” 打造团组织利用信息化手段工作的新方式

20091126日)

一、项目实施背景

移动通讯是“信息化”时代的标志性技术之一,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个人终端在青少年中的日益普及,“手机”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目前,无锡全市青少年手机用户已突破100万人,手机成为对青少年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为及时抢占信息化时代的思想教育新载体,充分利用移动通讯技术活跃团的各项工作,增强团的社会影响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引导的工作力度,团无锡市委在2008年率先建设开通了“手机团校”这一工作载体。

“无锡市手机团校”本着“教育引导、沟通互动”的宗旨,借助手机这一有形载体,采取定期宣传、即时传送、短信互动相结合的方式,以文本短信、彩信、手机主页为主要形式,通过移动公司的特定平台发送,对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进行普及团史知识、开展思想教育、进行调研互动、宣传重点活动和先进典型等工作。

二、项目推进方式

“无锡市手机团校”由共青团无锡市委、无锡市团校、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无锡分公司联合打造,其中,移动公司提供设备、技术支撑等服务,团市委、市团校对“手机团校”进行日常管理。

1、在运作方式上,无锡市“手机团校”建立了自己的网上操作界面,通过专属设备向移动用户进行短信发送。发送内容目前以文本短信为主,待条件成熟后可向“彩信”、手机主页等形式逐步拓展。此外,“手机团校”还开通了直接回复功能,为青少年思想舆情监测、团青工作短信调研等创造了互动的条件。

2、在服务对象上,“手机团校”分别设定了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目标。短期覆盖目标为团市委直属单位和联系单位的团干部,市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青年科级工作者,以及青少年工作的骨干力量。中期已逐步拓展至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大中型企业、重点非公企业、大中院校等领域内的团干部和青少年工作者。远期将有步骤地向全市团员青年进行覆盖。

3、在发送的信息内容上,“手机团校”的信息板块由团市委、市团校进行确定和调整,当前主要包括“团史知识”(每月两至三次)、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活动宣传(根据开展情况随时发送)、品牌活动宣传(特定时期集中发送)、先进典型宣传等。“手机团校”发送的各项内容主要由团市委相关部室、市团校以及团市委直属单位团组织提供,经各相关部门提交后由团市委组织部(市团校)进行审核,统一以“手机团校”的名义进行发送。

三、项目实施成效

目前,“无锡市手机团校”平台运行稳定,覆盖对象已超2万人,共设有20个类别的发送群体,包括市青联、青商会、青科协等青年社团的委(会)员、初高中、大中专院校团干部、学生干部、青年自组织负责人及活跃会员、大学生“村官”等团员青年。自去年6月份以来,“手机团校”共累计发送各类短信6万多条次,内容包括就业信息、团情团史、青年典型宣传等。《新华日报》、《无锡日报》、新浪网等媒体先后进行宣传报道。

四、有关工作思考

1、要充分重视“手机”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手机”媒体具有一定的“非此即彼”性,不为共青团所及时抢占,就可能被其他思潮所占领。所以要形式多样地强化对“手机”媒体的阵地抢占。

2、在运作方式上,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团员青年主动性,化被动的信息接受为主动参与。可以充分利用短信直接回复的功能,组织开展“励志短信”、“青春短信”、“红色短信”等征集活动,提高青年的参与度。

3、在“手机团校”的教育形式上还要进一步探索,努力实现对青少年的多样化教育。就目前发送内容以文本短信为主的情况而言,要使手机短信的内容进一步贴合青年的需求与喜好,要重点发送爱国教育、就业资讯、人文关怀类的短信。

 

案例点评

目前,手机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率非常高,无疑是开展青少年工作的良好载体,共青团必须占领这块阵地。无锡团市委通过建设“手机团校”,既广泛覆盖了青少年,又充分利用了手机媒体的便捷,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短信知识的潜移默化,倡导和创造了与青少年互动的新型思想教育模式,强化了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这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从技术路径上和工作模式上为共青团利用信息化媒体等先进技术平台扩大组织与工作覆盖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今后可探索利用手机媒体实现团组织与青少年的信息互动,及时掌握青少年思想动态,强化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研判能力。

                                                 (来源:中国共青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