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栏目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2-02-15 浏览次数: 780

 

本学期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纪念建团90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四项基本职能,继续强化引领、强化服务、强化建设,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勇担责任、主动作为、加倍努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团学事业实现新发展。

一、强化思想引领,积极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

1.以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青春·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通过团支部立项、主题团日班会、社团活动、五四青年节活动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分类引导和工作设计,切实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普遍性和实效性,引导全校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青春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扎实推进团中央宣传部“大学生思想引导”试点工作,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召开“大学生思想引导”研讨会,认真梳理总结各级团学组织思想引导的好经验好作法,努力探索新路径新载体。鼓励和支持基层工作创新,注重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继续完善和推广《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引导手册》。

3.扎实推进团中央学校部“ 团学组织微博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教育的新载体。推动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整体转型,按照“五微五阵地”(探索微活动、微服务、微协会、微论坛、微文化,使微博成为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组织动员、答疑解惑、工作创新的新阵地)的工作思路,努力拓展共青团组织的作为空间

4.扎实推进团省委“青年学生进基层”试点工作,延伸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路径。积极整合省、市、县(区)和高校资源,加强校地合作,引导青年学生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进行全面正确的社会观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5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继续办好第十一期EOC世纪精英学校和学院大学生骨干培养班,着力抓好导师结对和挂职锻炼两个关键环节,完善建立骨干培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机制,积极优化大学生骨干培养外部环境的实现途径。继续实施第二期“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积极争取党政部门、社会资源和校友的大力支持,打造新的共青团品牌。

6深入开展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选树一大批青年典型。组织开展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和省、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五四红旗团支部和十佳学生社团、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等评选活动,召开好“五四表彰大会”。评选“我最喜爱的好老师”、“大学生自强之星”,用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青年典型教育影响青年学生,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7.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建设工程,营造“爱我师大”的良好氛围。倡导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力开展以文明课堂、文明用餐、文明乘车、文明宿舍、文明用语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校园我先行”活动;以“结对+接力”式家教帮扶为抓手,深入开展关爱后勤员工子女系列活动;以“五一”劳动节为契机,增进师生与后勤员工的理解、互信与尊重;以征辑建校105周年纪念文集在校学生专集活动为载体,营造爱校荣校的良好氛围。

8.不断创新教育内容的表达方式,切实增强共青团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凝聚。针对团员青年多样化的具体需求,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青年学生真正需要、乐于参与的工作和活动载体;善于运用大学生喜欢的沟通、联络、交流、聚集方式以及语言风格、话语体系与他们交流,化“大道理”为青年人乐于接受的“小道理”;主动适应信息时代青年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特点,进一步加强新媒体工作,努力使团的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特点和青年特点;主动对接关工委,充分发挥校、院关工委和老同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二、强化成长服务,努力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大平台

9.大力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继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坚持先进性,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找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做好青年学生工作的结合点,举办好学校第26届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和艺术活动。着力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对学校大学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重大校园文化活动,力争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取得好成绩。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新老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协调发展。 

10.建设蓬勃发展的校园学术文化,提升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龙头,组织参加全省、全国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电子设计、科普动漫设计、创意竞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等赛事,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举办“走进挑战杯”系列活动,开展“前沿热点”大讲坛、归国学者论坛、闽台大讲坛等“百场学术讲座”,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

11.加强良好的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继续开展师范生素质大赛、英语素质拓展活动、读书节、微博好书分享等活动,倡导早读、早餐、早锻炼和晚自习的良好习惯,营造“琅琅读书声,浓浓研究风”的学习氛围。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对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文科学生加强科学精神教育。

12.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引领校园新风。继续弘扬“随时随地,我们都是志愿者”的我校志愿服务理念,在第50个学雷锋日暨第1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日之际,举办第四届“35志愿服务月。牵头成立“大学城志愿服务联盟”,探索大学城高校间志愿服务合作新模式。扎实开展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后勤员工子女等工作。建设好志愿服务网络平台,落实志愿服务注册、认证制度。继续实施研究生西部支教团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我省欠发达地区计划、海外汉语教学志愿者计划,深入总结、宣传研究生西部支教十年成果,鼓励大学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13.扎实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服务意识。以增强社会实践的覆盖面和实效性为重点,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化、学分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现社会实践基地与教育实习基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无缝对接,健全大学生实践、实习和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和谐大学城”计划,引导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自觉成为海西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生力军。

14.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配合实施《福建师范大学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实施方案(试行)》,将团的工作全面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按照“教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相衔接”的原则,积极构建第二课堂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指导各学院团学组织紧紧围绕本学院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团学品牌。开展师范生教育实习征文大赛、校园辩论赛、十佳歌手赛、校园DV大赛、话剧周、“早安师大”、女生节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建设好省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15.热情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继续开展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KAB创业教育、“创业MBA”、“千名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等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项目,建立起包括意识培养、观念转变、素质拓展、技能提高、实践锻炼等环节的工作体系,积极为条件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资金、导师服务。举办大学生就业力训练工程、杰出校友返校行、大学生创业报告会和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园营销挑战赛等活动,联合学工部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提升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16.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继续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做好“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兴成长圆梦公益助学金”、 “17173公益助学金”等项目的资助工作,建设好“曙光公社”、“兴业团队”,推广“学业资助+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素质拓展+就业帮扶”五位一体的资助模式,引导大学生自立自强。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关心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用更多的时间和爱心与同学们交流,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17.维护青年学生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青年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使其成为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设的重要力量,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建设好校学生会学生服务站,充分发挥顾问团的作用,通过对同学们具体个案的解决和普遍诉求的反映,架设学生与学校良性互动的畅通平台。举办“书记早餐会”、“校长面对面”等活动,关注青年学生最现实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依法治校和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三、强化组织建设,奋力夯实团学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基础

18.提高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推进党建带团建的各项工作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团组织。加强团委全委会、常委会建设,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校团委机关自身建设,继续开展“深入基层大走访”、学生党支部共建活动,建立共青团与青年常态化联系的途径。

19.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继续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深入实施团建创新工程和团建基础工程。继续推进“一团一品”、团支部立项和十佳评选、团员教育评议、年度团籍注册、《团支部工作规程》落实等工作,把团员意识教育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团的各项工作在基层的深化落实。重视团支部的建设,推进全校团支书、班长以上主要学生干部的扁平化管理。

20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举办第二期团委书记培训班,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工作交流,努力增强团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真抓实干、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按照团中央、团省委的要求,继续选派第二批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举办第一批挂职团干专场报告会。

21.积极谋划团学工作新格局。认真思考两件大事(新老校区功能定位调整、部分理工学院调整)对学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影响,积极谋划团学工作新的格局和运行方式加强对教工、研究生、独立学院、仓山校区等团学工作的领导和研究,统筹推进学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筹备成立福建师范大学青年联合会广泛联系高校青年教师和知名校友

22.加强学生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校院各学生组织的分类指导和建设,加强他们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沟通。校学生会要落实好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维护权益和自身建设的四项任务,建设温馨的学生之家、干部之校、师生之桥;校学生社团联合会要落实好“五个一”工程建设机制,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高校高水平、有特色、示范性的学生社团联合会青年通讯社和学生电视台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影响师大青年;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大学生科协要一手抓品牌活动、一手抓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各自组织的独特优势。向全校公开选拔各团学组织主要学生干部,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关心、帮助他们的健康成长。

23.加强共青团工作研究。成立校团委青年研究中心,加强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关注高校共青团工作及青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力争出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加强我校团学组织历史研究和福建师大共青团精神凝炼,增强团学组织自身建设,积极推进学校团学事业的新发展

24.拓展共青团宣传工作。加大《团学快讯》、《青年广场》、学生电视台、校园手机报等团属媒体对基层团学工作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展示学校共青团工作成果和引领共青团工作导向的重要平台。继续按照“大媒体”、“大文章”的工作思路,扩大我校团学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制作校团委宣传片,加强校团委文化建设。

25.切实维护校园安定稳定。完善信息员制度、微博信息反馈制度,建立稳定、畅通、灵活的信息沟通渠道密切关注敏感时期、重大节点、重大社会事件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动态,重点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提前开展信息维稳和思想引导工作。准确把握校园总体态势,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趋势性分析,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维护校园安定稳定。

 

附件: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

 

 

 

共青团福建师范大学委员会

2012215

 

 

 

 

 

 

 

主题词:共青团  工作要点  通知                                  

  送:团省委领导,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校部;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宣传部;校领导,机关各部处,各学院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附件: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

 

总体思路:

    1.强化思想引领,积极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

2.强化成长服务,努力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大平台

3.强化组织建设,奋力夯实团学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基础

 

一、以纪念建团9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青春·使命”主题教育,举办好五四表彰大会、文化艺术节、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扎实推进三项试点工作(团中央宣传部“大学生思想引导”试点工作,团中央学校部“团学组织微博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团省委“青年学生进基层”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三、认真思考两件大事(新老校区功能定位调整、部分理工学院调整)对学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影响,积极谋划团学工作新的格局和运行方式。

四、举办书记早餐会、校长面对面等活动,架设学生与学校良性互动的畅通平台。

五、评选“我最喜爱的好老师”、“大学生自强之星”,以同学们自己的方式选树一批老师、学生典型。

六、联合有关部门举办第二期团委书记培训班和第二期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继续选派第二批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推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七、筹备成立福建师范大学青年联合会,广泛联系高校青年教师和知名校友

八、成立校团委青年研究中心,加强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研究。

九、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我校团学组织历史研究和福建师大共青团精神凝炼(如:忠诚、激情、超越、团结),制作校团委宣传片,切实增强团学组织自身建设。

十、深刻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动态,确保校园安定稳定。